找到相关内容12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称菩萨传

    什么都不是中、什么都可以显现,也就是他证得殊胜成就的加持和果相。  复次:得文殊菩萨摄受的月称论师与得观音菩萨摄受的大圣者旃扎古昧(旃陀罗阁弥)辩论七年的事迹。一次月称论师正在为众弟子讲经说法,见一位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346128.html
  • 真常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

    观论讲记说:“没有一法不是相互关系的存在,一切是重重关系的幻网。所以,依佛所悟而宣说的是缘起,诸法是从因缘所生的。缘与缘所生的果法,有因果能所。因有因相,果有果相,果不即是因的。但果是因的果,也非绝对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154819.html
  • 人生的透视

    乐果乐因,亦称出世间还灭因果。流转还灭二类因果,何以皆先说果而后说因?因为果相显而易见,因相幽微难知,所以先果后因,由果明因,而使我们“知苦思断集,慕灭乃修道”。这是应用辩证,最极善巧令人易解的说法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2957113.html
  • 密乘发展期

    。清净法身开发尽致;自受用身庄严具足;他受用身及应化等流诸身则随机显现,是谓究竟成佛之果相,显乘极谈,或以为如来果德不可说;或以为佛与佛方能究竟;《金刚顶经》乃究竟说之,此密乘之超绝处也。  五智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4060616.html
  • 汉译三自性论中关于三自性分类的探讨

      摄论把阿赖耶识分为因相和果相,这种分烦主要是继承辩中边论,而再加以扩充。  D、唯识三十论颂  世亲的唯识三十论把能变识(即依他起性)分成三类:一是异熟识,二是思量识,三是了别境识,这与过去的...

    赵国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364799.html
  • 〈入法界品〉的结构与基本内容(下)

    告诉善财童子,佛果之海离言而难说难思,今姑且以现佛之德来显示善财童子之果相。在座的诸位菩萨听说普贤菩萨的说法之后,都产生渴望、景仰。普贤菩萨应诸位菩萨之要求,以九十五偈赞颂难思难议的佛德。这九十五偈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3766753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所知依分简析

    识是阿赖耶识的果相。依杂染品法无始以来所有熏习而成的业种,这阿赖耶识受业力的牵引,而招感三界九地的异熟果报。因不受后有的二乘,他们所有的种子均已断尽,只有异熟果报身来尽,故不叫种子识改称异熟识。  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168106.html
  • 略论《金刚经》的叙述特点与修行次第之我见

    阿罗汉果相的执著,进一步强调佛于燃灯佛所,佛果也是实无所得,而菩萨对于成就的佛土也并非有庄严之心。“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,是名庄严”。   接著佛陀又深化了对于所有外在事物现象、微尘世界实有的破除,以及...

    唐黎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180967.html
  • 密宗虹身成就略记

    意,融入法界。其身体荼毗时,有放出虹光等殊胜瑞相。为该地所有人们所现见。圆寂前,东方发出巨响,表示已得法身无别之位,荼毗时,舌头和双眼,自聚一处,现出文殊菩萨之相,表示生起次第圆满之果相,荼毗后,坚固舍利充满房屋内外,表示圆满次第圆满之果相。当时五色彩虹,上下排列,纵横虚空,并明现许多咒语,遍满于方圆六百里的虚空,经久不散。详见《麦彭仁波切传》。   〖协庆加查〗   协庆加查(1871-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撰

    |奇迹|密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3241199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: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(三)

    妥当。倒不如说,子时的阿梨耶识,相当於《摄大乘论》所说本识之三相(注二九)中的自相,即是后世称为新译的「种子生种子」,来得更为贴切;至於果报阿梨耶识,持有因相及果相,含有种子生现行,同时也含有现行熏种子...净品法,恒起为因,是名因相;立果相者,此识因种种不净品法无始习气,方乃得生,是名果相。」   注三零、《大正》四六.六四四页中,《大乘止观》卷一云:「此阿梨耶中即有二分,一者染分,即是业与果报之相;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0741205.html